“上半年,我國部分地區經濟受到疫情沖擊影響較大,有這樣的結果實屬不易,新興產業的發展增長表現還是很好。這說明,即便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代表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方向的結構性調整仍然在進行,或者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外部環境的變化加速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鄙虾=煌ù髮W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告訴本刊記者,“我們看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不能只關注國內生產總值等數據,還要看一些先進制造業等相關行業發展的情況,比如上半年進出口以及外商投資的數據。這些數據加起來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div>
從進出口數據來看,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8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11.14萬億元,增長13.2%;進口8.66萬億元,增長4.8%。具體來看,上半年,我國電工器材、集成電路、汽車等機電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4.8%、16.4%、51.1%。上半年,我國銅材、基本有機化學品、集成電路等中間產品進口分別增長16.2%、7.9%和5.5%。
從外資數據來看,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5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元,同比增長17.3%,特別是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仍保持了較高增長水平。
“現階段,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勢能加快積聚,高技術產業投資高速增長?!笔⑹劳顿Y旗下盛世聚鑫高級副總裁劉剛告訴本刊記者,“在投資實踐中我們發現,優質投資標的往往集中于高技術領域,電子信息、醫療設備等產業方向也是我們持續關注和聚焦投入的賽道?!?/div>
02
靠什么保持了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明顯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二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個百分點。從上半年的數據可以看到,盡管受到疫情沖擊等不利影響,工業升級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
付凌暉在發布會上表示,隨著未來中國產業升級發展高質量持續推進和創新持續發展,對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相關產品的帶動是在增強的。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春麗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生產保持“雙快”,既與我國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有關,還得益于政府通過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等系列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通過擴大信貸投放、結構性工具等金融政策引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不斷下降,運用留底退稅等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采取多種措施保障供應鏈物流暢通,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并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信心和企業投資熱情。
從高技術產業投資的角度來看,劉剛告訴本刊記者,目前,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這兩個“雙高”產業快速增長,進一步說明我國的產業轉型尚未完成,制造業還有不斷更新換代的需求,高技術制造業規模仍有較大發展提升空間,存在大量融資需求。同時,市場逐漸加大對高技術服務業的投資力度,也是基于看好其長期發展向好的態勢,通過識別其中蘊含的戰略機遇,賦能企業加速成長,助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看來,上半年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增長,呈現出鮮明的創新驅動和數智賦能特征,其主要得益于新興動能不斷涌現和政策持續有力保障??梢哉f,這是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互促共進的產物,也是新興產業領域眾多企業頂住重壓、逆勢發力的結果。
具體來說,朱克力告訴本刊記者,從政策環節看,疫情之下對于新興產業的相關政策保障越發精準有力,隨著中央和地方穩經濟大盤一攬子措施落地,助企紓困效果日益顯現。從市場環節看,新興產業相關企業依托不斷涌現的各類創新、不斷創造的新增長點,進一步凸顯出經濟發展發動機的作用。此外,新興產業領域數字化和智能化加速應用,也迅速提升了新興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為其在疫情中保持逆勢增長提供了強勁而持續的勢能。
03
下半年該怎么辦?
“面對嚴峻的內外部環境,應理性看待相關經濟數據,不為一時一地的增長得失所擾,努力在變量中錨定恒量?!敝炜肆φJ為,上半年,高技術企業或投資面臨諸如供應鏈、技術等挑戰,對于高技術中小企業來說,破局的重中之重在于確保物流暢通和供應鏈穩定,在此基礎上積極參與創新生態、提升技術能力。下一步,從產業端出發,要依靠企業自身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堅持走產業生態引領的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從政府和社會力量出發,要做好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服務支持,共同形成培育工作合力。
企業如何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朱克力告訴本刊記者,從高技術領域來說,穩定市場信心,尋求新機遇,離不開一個良性的產業協同系統。要認識到企業之間雖有規模差異,卻又各具優勢。
“大企業基礎條件好,可起到引領和支撐作用。中小企業對市場敏銳,是創新發源地和‘專精特新’的主陣地。大中小企業互聯互通、高效協作,不僅釋放出大企業的創新活力,還更大地激發出中小企業的創新潛力,充分發揮了后者在補鏈固鏈強鏈中不可替代的價值?!闭劦酱笃髽I與中小企業如何尋求新機遇時,朱克力認為,下一步應以市場化為導向,瞄準共性技術需求。同時,以數字化為動能,構建共享創新模式,一些領先的數字平臺應攜手中小企業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先強帶后強”的共享創新模式,實現全行業參與。此外,以專業化為依托,實施揭榜掛帥機制。通過部門聯動、上下推動、市場帶動,大中小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全面融通,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大中小企業發展生態,共創發展新機遇。
郭春麗對本刊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國家相繼采取了許多措施擴大消費,如《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專門出臺了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的系列政策措施,極大增強了市場信心,不少地方還結合本地實際相繼發放多種品類、不同金額的消費券,尤其是隨著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生活逐步回歸正軌,各項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組合政策持續發力,6月份消費由降轉升。她表示,下半年,隨著宏觀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在市場需求驅動下,高技術制造業生產和投資形勢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如何實現經濟穩增長?陳憲認為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用他的話來說,“如何在疫情防控和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之間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衡點?怎樣更好地處理疫情防控與經濟民生的關系?這是我們接下來實現發展目標的關鍵?!?/div>
付凌暉在發布會上表示,總的來看,中國經濟盡管今年以來受到了疫情的沖擊,但是產業發展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就業、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從這些情況來看,未來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
END
來源:本刊原創文章